经济危机、阴谋论、经济学家——困惑

这两天一直在看经济类博客,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声音,让我无比的困惑!谁能给我的思考指个路呢?

昨晚搜索“宋鸿兵”的名字得出一个BLOG, 于是,我从晚上10点开始阅读此博客直至凌晨2点。(阅读内容为2009所发表的文章)

搜索他的名字是因为上学期刚看了他的《货币战争》,看后的感觉是惊怵和崇拜,惊怵银行家的才智和野心,崇拜作者的博学、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强的推理能力!希望可以从他这里得到更多的信息和资讯。

结果算是很满意的,因为在blog里,他肯定地说欧美第二波金融危机即将爆发。在认真地看完他的分析和判断后,我也很是支持。

我认为可信的理由有三个:

一:他14年的留美经历和好奇而细心的性格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比常人有机会更早地洞察到经济危机的发生!对此可以阅读:《宋鸿兵:预言与真相》,共五章。

二:从当下的经济政治状况分析。

宋说最明显的突发事件是欧美一系更大型商业银行的破产和经济危机开始,这让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香港汇丰(因为爸妈经常在为此叹气),这一阵日子以来都在跌,从以前的100多直到现在的30多,那是一个多么明显滑坡。为此还再搜索了一下,发现两个比较有意思的资料:①“天 下乌鸦一般黑,看看‘香港汇丰事件’” (里面还提到了去年汇丰和大摩的一些磨擦,也正反应了金融大鳄如果捣动股市,在我看来,这和阴谋论怎么也能扯上点关系) ②“汇丰:香港人的症候” 其实,最近美国的确在大量地向各国推销美国国券,也许说增发国券是必然的,但救市方向是向各银行、股市伸援手、增加基建工程,流动资金没有进入到真正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人民中。撑起的是银行,那么旧帐还是在,新的烂帐也还会产生。像宋所说的,最后还是在积累危机。而这个积累过程已持续了很久。

三:大量的历史和统计证据。这也许也正是许多人会怀疑的一点。记得在我介绍《货币战争》一书给朋友后,他就曾表示很怀疑地说那些野史不知是真还是假。我当然也有想过,只是后面的一系列分析驱使我相信大部分都是真的。假设宋的数据不真实,为何支持者的声音还那么地强大?而我也没有并没有在其它媒体上阅读过任何关于他材料来源的不真实的文章。也许他书上所记述的一些事并不能被确定,但至少是有可能的,而且按罗辑地分析是很可能的。这让我想起我们所学的统计,我们可判断为发生概率小于0.01的事件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当很可能性很大时,却永远无法得知时,我们就会认为是的。

再经过我的观察,宋所得出的结论还是很大部分人支持的!而从一个很普通很正常地思维去跟着他分析,也确实是可信的。

在UIC久了,思考问题也越来越辨证了。今早起床后,开了电脑,打开firefox和IE后再次习惯地打开百度、google和雅虎全能搜。继续搜索有关的知识,记得suzanne和我们说过,“Don’t get information only from one resource.”顺着昨晚,看到内容继续探寻下去。可以相信“阴谋论”相信“第二波金融海嘯即将到来”,但我们也要看看不同的声音,要看看不要的见解,了解别人如何反驳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这样才不至于犯错!

先了看了,宋推荐的一推荐文章,曾发表在《瞭望》的“为何经济学家遭质疑”,看了后,心中满是疑问,为什么同样是研究经济,但在一些对经济的基本判断上是如此的截然不同?为何不一样的声音还如此地多?

于是,就开始去了解厉以宁、吴敬琏、张维迎、茅于轼他们的背景,主张和观点。(到现在也在了解当中)到现在为止收获只一个,他们大都经历过文革这一特殊时期。而从我有限的知识来看,我认为造成经济学家们对这些判断如此不一致的原因是,有的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而有的经济学家却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假如真有的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未来社会的发展主向,那为什么身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还会有这样的认为呢?我想,那就要从历史开始说,从经济发展起来的时候,即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分析起。还有通过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史,来分析中国人的经济学观。

这样突然的想法蹦出来后,便到百度上打了“经济学”三个学,看到了其中一句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学科曾经认为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认为,创造经济的是人,经济系统是人为设计的,而影响人设计的经济系统的因素就是人的想法,这和伦理学必然脱离不了关系。人,毕竟还是太复杂了,当许许多多有不同目的,而又很复杂的人聚在一起时所产生的事情,所做的决定必然也是复杂的。这就涉及到历史、生存环境、宗教……单是其中一个已经够复杂了更何况现在要考虑综合因素呢。至于接下来,就由读者们再思考分析了。如果对此有同感的人也不妨继续研究。而我,由于知识简薄,文笔粗略,就让这个想法继续停在我的脑子里思考吧。

在寻找这个问题时,看了下面在《小康》发表过的一篇采访,采访对像是笑蜀和徐友渔,题目是:“经济学家为什么挨骂” 从这文章里我或多或少地感觉到是在为经济学家们讲话,但不可否认的是,里面有一些观点是有道理的,例如:“就我的评价,中国经济学家的历史感、人文精神、对社会的批评态度都有些缺乏,他们就是一根筋,认为有了市场就好。在这种情况下你要他们考虑民意,并且民意又是那么让人不愉快,要他们在民众中筛选出健康、建设性的说法,或者在主张一个经济学观点时,能考虑到自己可能有别的思考纬度没照顾到,是不太可能的。西方经济学家的那种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强烈的批评态度,中国经济学家很难做到。”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一下真让人很难判断,谁对谁不对。在所有分析经济学家为什么挨骂的文章中,我也就发现了一篇较为理性和中立的文章,题目是:《中国经济学家为什么总挨骂》大家也可感受一下其中的差别。

如果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那么当大部分人都批判的东西就是错的。社会主义代表的是大部分人的利益,如果给违反了大部分的利益,而中国还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话必然要丢弃。但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这意味着有大部分的人会犯错····

如此矛盾的,真让人困惑。世界上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手上又算不算是应证了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上这一理论呢?真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方法,那么弯路也许还是一定要走的。

算是写完吧,有空再写,好累··还有好多作业···

加入对话

3条评论

  1. @夜泊枫桥
    很感动,居然还有人会看我那么久之前的文章·· [洋葱头09]
    只学经济真不够管用的,政治经济从来都不分家的。
    说到历史,看的书多了后,辨证点思考,便能理解为什么别人说历史是用来给人强奸的。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